
曾经的问好,现在的道别
嘿,你好
同时和 WordPress 说再见(并没有)
开始
在很久前,大概 2016 年的样子吧,有了第一个个人网站。契机是腾讯云学生机,那时候的腾讯云学生机只要 1 币就可以用一个月呢,连电费都不一定收的回来那种,那时候 PHP 好像很流行的样子,用 WordPress 搭建了我的第一个个人网站,自己存了很多东西在里面,虽然公开的很少,但还算可以看看。
后来参加了腾讯云的校园工作坊活动,阿里云的云翼活动,腾讯云的翻译社区,嘛,见证了很多大厂项目由于带来不了预期的收益或者宣传效果就黄了的项目呢。
2017 年为了各方面的方便,完成了网站的 ICP 备案和公安网备,自此可以用这个域名在国内使用 CDN 服务,并且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里用了。
大概吧,具体时间也不太清除了,也懒得回去翻了。
后来
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略
纪念曾经半途而废的学习笔记
大概 18 年的时候吧,在 Bilibili 视频网站上,看到了一个 UP 主 3Blue1Brown(由于 YouTube 并不是能随时轻松的访问,所以 Bilibili成为了最先注意到的地方) 的一个视频(【官方双语】形象展示傅里叶变换 BV1pW411J7s8 ),那时候听颓废的,刚刚知道信号与系统挂科不久的消息(我承认自己不努力是主要原因,但正考 79% 挂科率我觉得老师也有问题),看到那个视频之后瞬间觉得用了半年没有搞明白的问题,一下子清晰了。
当时给我们上那门课的老师在科研上经验丰富,成果颇丰,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他在用他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教我们,而没有考虑到我们当时的思维习惯是否能够接受。在那之后思考了很多,慢慢的才有了自己的想法。
数学公式并不是累赘,而是用最简便的方式将一个输入和输出的关系进行表示。数学公式是对知识或者模型的总结,而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与其记住“考试会考的公式”,不如“学会”如何使用这个公式。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一个很早就听说了的话题,原理方面最初开始接触,也还是源于 3Blue1Brown 的视频。
《但是什么是神经网络? |第一章深入学习》以及这一系列的另外三个视频,成为了我了解机器学习原理最初的开始,但那时候,也只是像看其他科普类视频一样看过,之后并没开始相关学习。
《学习观》
Yjango 机器学习博士,在知乎,B 站等地方发布了系列视频《学习观》。
第一次看到是在大四那年,初看整个人都被震撼到了,很多内容有种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后来也多次重复看了那些视频,还分享给了其他一些我认为和我有共通之处同学。大家看完的反应要么和我差不多,要么就是没看懂。嘛、这一系列视频嘛、没有一定的思维基础和知识储备确实看起来会很费力,而且一些复杂繁琐的细节被刻意回避,大概是为了照顾没基础的同学吧【但其实没照顾到,看不懂的人还是看不懂】。
《学习观》系列视频,第一次让我开始思考,人是怎么进行思考的,为什么 AI 称作“人工智能”,这些又是什么呢?
自己小时候也有培训机构声称训练“记忆天才”,学校似乎也为其提供了不少的宣传机会,现在想想,还好当时没有选择参加那些所谓的记忆训练,遗忘是人宝贵的财富。同时呢,也看到了一些另一个方向思考这些问题的言论,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大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至少大部分问题大部分时候吧),那么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大脑如何工作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正如《学习观》何为真实部分所说,我们依赖大脑构建的模型而存活,目前提出的关于“大脑如何工作”的说法符合逻辑和观测结果,如同 地心说 和 日心说 并不正确,但我们可以依赖它存活,认为它是正确的也无可厚非
在看过《学习观》之后,对机器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了解而已。真正促使我开始学习这方面内容的。。。是朋友圈和空间的优秀的前辈们。
曾经在某杂志圈子里认识的一位前辈,在朋友圈和一些群内分享了他们项目团队的开源内容。关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一系列资料,同时一起本科毕业的好友们也多多少少在这方面专业有了成果。再加上比我晚 3 届目前还没有本科毕业的后辈们都开始了学习,瞬间压力和动力就有了呢。
“后生可畏,要是没有学妹的话团子早就找到真物了吧
”
虽说会被很多人叫大佬,但自己很明白自己的水平,过去的自己只是能把别人做好的东西拿过来玩而已,对原理,过程和优化毫无头绪,但既然下定了决心开始学习,就从零开始吧。如果说有什么基础在的话,那么我觉得就是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不能算优秀,但我想我学会了如何学习吧。
最后
会把丢掉的东西捡回来吗?
不知道哎,但不想什么都不做,就是这样,目前的状态。